走进兴县高家村镇北西洼村的蔬菜大棚,种植户正给葡萄整形、绑蔓,现场一派热火朝天。近年来,北西洼村重点发展以大棚蔬菜和优质瓜果为主的绿色食品种植,套种樱桃、葡萄特色产业,给北西洼村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。
北西洼村地处兴县县城西20公里处,省道忻黑线从村子中间穿过,蔚汾河水自东向西在其脚下蜿蜒而去。过去的北西洼村,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,主要种植作物除了当地常见的玉米、谷子、土豆、红薯之外,还种植西瓜、甜瓜、辣椒、西红柿等果蔬,因受气候、技术等因素影响,收益低而不稳。“如何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搞出名堂,是支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”北西洼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海连说,“现在做什么事都讲究个专业,农民的专业是什么,不就是种菜种粮?然而传统种植业靠天吃饭,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,农民往往白干一场。”
一念起,万象生。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和支村“两委”会议上多次研究,结合北西洼村实际情况,支村“两委”利用旧村复垦的100亩地和原有耕地70亩,申请发展以传统种植业和特色蔬菜瓜果为主的大棚种植项目。项目申报后,高家村镇党委、政府经调研,决定把该镇“一乡一园区”项目在北西洼村实施,建设1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区。
该项目位于现村址后山顶上,上山道路弯急坡陡,坑洼不平,水、电供应也不稳定。针对这些问题,村委配合园区建设,将道路拓宽并硬化为水泥路,实现农用车、小车通行;协调电力部门在园区新建变电站一座;争取有关农业部门从蔚汾河引水至山顶水塔,因地制宜铺设滴灌管道,实现了大棚蔬菜按需用水、科学用水,比起以前的大水漫灌,既节约了农业用水、减少了肥料用量,又节省了人力和资金。项目建成后,由北西洼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牵头经营,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配合,动员全村所有劳动力参与种植、承包。
相比于露天种植,恒温大棚种植减轻了农作物冻伤、干旱、雨涝、冰雹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减产。同时不受季节影响,还可以人工参与并控制农作物成熟的上市时间,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窘境,实现了一年四季供应新鲜蔬菜,为菜农提高了种植效益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园区现有成型蔬菜大棚45亩,一年内可种植菠菜、油菜、香菜等四季绿叶蔬菜五六茬。西红柿年产四五十万斤,尖椒、线椒、茄子、小茴子白、豆角各10万斤左右,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。
西瓜,是北西洼村的传统优势产业,也是该村一项主要经济收入。久而久之,形成西瓜基地,闻名全县。近年来,受品种老化等因素制约,其效益不甚理想。2020-2021年,北西洼村通过引进早春红玉等新系列西瓜品种,聘请专家实地指导西瓜种植技术,并举办技术培训班,新建山地西瓜种植园100亩,推动北西洼村扩大优质西瓜种植面积,亩产量由5000斤上升到7000斤。同时,在原来的西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大棚种植,不仅可以提高产量,还能提前上市,抢占市场先机,提高经济效益。“自从有了大棚,我们一年有活干,收入比以前多还稳定,日子越来越有奔头,每天看着田里的蔬菜瓜果越长越好,我心里就踏实、满足。”承包了西瓜种植的村民乐呵呵地说。
为了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丰富性,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其产量和效益,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,该村在100亩露天西瓜基地采用套种方式,夏季种植西瓜、甜瓜等优质瓜果,秋季套种土豆、白菜,辅种辣椒、蓖麻等作物,获得了良好收益。平均每亩增收300元。仅此一项,带动29户脱贫户户均收入达一万余元。
产量、品质上去了,销售如何保证?这是所有菜农、瓜农头疼的大问题。支村“两委”在高家村镇党委、政府支持下,积极与个体商贩、市场流通企业等沟通协调进行推销,成功与兴县最大的生活超市——兴县亚龙商贸公司达成销售协议。此外,驻村工作队也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发动单位同事、亲朋好友及熟人开展消费帮扶,多次组织同事及亲朋好友帮扶购买果蔬。
去年春天,北西洼村园区大棚又栽种了一万株葡萄树、一千余棵樱桃树,这是该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前景做出的种植调整。捕捉到兴县市场上几乎没有本地产的葡萄和樱桃这一商机后,北西洼支村“两委”积极发动村民进行种植,并聘请有关专家根据本地气候、土壤等实际,选择引进适合本地种植又品种优良的进行试种。如今59岁的张旭是村里的种植户,修剪树苗的他正为樱桃树的良好生长做充足准备。张旭表示,该品种樱桃当年即可挂果,但他并不急于短效收益,而是耐心等待第二年、第三年樱桃的优产丰产。
为了减少或降低因各种原因滞销而带来的损失,该村投资3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900㎡的恒温库,对销售不及时的蔬菜、瓜果以及樱桃、葡萄等特色产品做好保鲜储存准备。“我们打算利用冷库收购新鲜玉米经真空包装出售,计划推行樱桃、葡萄的生态采摘,不断完善种植产业链……”56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海连对村里产业的发展信心十足,妙计连连。我们相信,北西洼村的产业将越做越大,越做越活。(任小琴)